查看原文
其他

Aha| 把1部教育纪录片在2个月里看4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7-05-16 顾远 Aha社会创新学院


 创新催生公民  


《把一部教育纪录片在两个月里看四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作者:顾远



我看过最多遍的电影是《肖申克的救赎》,看过不下 20 遍,熟悉到了很多时候影片里的人物说上一句台词,我就能马上接出下一句,连语气都不带走样。但如果是从观看的频率来算,我看过最多遍的影片当属最近两个月里连续看了四遍的一部美国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Most Likely to SUCCEED)。它被很多影评人赞誉为 “有史以来最值得一看的教育纪录片” 。



在看了这么多遍以后,虽然还做不到接台词的程度,但是对整部影片的故事线已经非常熟悉。影片开头是导演的女儿出场,小姑娘一脸厌学的表情,而旁边的老师还在循循善诱地教导她:“学习别怕吃苦,这是在塑造你的品格呢” (多么熟悉的语气和用词)。


接下来,导演带着观众追溯了一遍现代主流的学校教育的起源。原来,我们如今习以为常的教育制度不过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完全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标准化的教材、考试、课时、入学年龄 ...... 都不过是为了培养出标准化、易管理的劳动力。



随后,影片话锋一转,用统计数字揭示出人们的收入增长越来越落后于经济的增长,受过教育并不必然地会带来未来美好的生活。与这个转折同时发生的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名为 “深蓝” 的计算机战胜了世界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后来又在电视问答节目 Jeopardy(相当于中国的《开心辞典》节目)中胜出。当技术的进步使机器越来越多地可以代替人类,并且在很多事情上做得比人类更好,人的优势到底在哪里?教育又该培养怎样的人呢?


(值得深思的是,“深蓝” 带给人类的冲击后来似乎渐渐地就淡了,真正波及到教育领域,引发普遍的反思,还要等到将近 20 年以后名为 AlphaGo 的人工智能战胜人类的围棋天才李世乭。)


影片的重头戏是介绍了一所名为 High Tech High(以下简称 HTH )的美国高中正在进行的教育创新尝试。在这个公立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系统里,教学以一种叫做“项目式学习”(PBL,Project-Based Learning)的方式进行。在老师的协助和支持(注意,不是指导和控制)下,学生们通过完成一个个自己选择的项目,来掌握知识点并培养各种能力。



影片着力展现了两个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在围绕 “文明” 这个主题进行的 PBL 中,一个非常腼腆羞涩的女生变得自信大方,她担任导演,组织项目组里的同学们用戏剧的方式展现她们对文明的理解。另一个男生则带领自己的项目组制作了一个复杂的机械装置,来表现文明的演进。当最后那个机械装置在几经失败后终于转动起来,影片也戛然而止的时候,观众被深深地打动。(即便我在这里如此剧透,我也有信心当你看的时候仍然会被那一幕所感动。)



我是先知道 HTH 这所学校,然后才知道这部影片的。之前我曾在网上看过它的宣传短片,虽然只有片段,但内容深得我心,和我们一直倡导的教育创新理念和方向高度一致。今年 Aha学院和群岛教育加速器计划计划推出一系列城市线下论坛,主要围绕 “社会化学习” 这个主题组织交流探讨。于是,自然我们就想到了这部影片,然后就和制片方联系。对方告知我们,除了少部分国际学校内部放映之外,这部电影还从来没有在中国进行过公映。Aha的同事立刻购买了播放许可,策划了 “群岛城市论坛” 的形式,在四个城市连续公映并组织与教育变革有关的研讨。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两个月里把这部影片看了四遍的原因。



看第一遍是收到从美国寄来的碟片之后,主要是为了试试碟片的效果,也对影片有个完整的印象,以备研讨之需。


真正认真地观看是从第二遍开始的,也就是群岛论坛的第一次公映时。这次公映我们和 “埃尔特教育”(微信公号:altschool-edu,强烈推荐,干货多多)合作,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推出 “埃尔特虚拟城市” 版。在埃尔特苏州办公室的一角,我和埃尔特的创始人张释文兄 (下图左) ,以及埃尔特的 CEO 薛野兄(下图右)一起,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多位观众共同观看了这部影片,然后我们仨又围绕影片内容进行对谈并回答观众提问。



当被问及观影后的感想时,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最大感受是,当我们还在谈论教育变革时,有人已经把它做出来了。” 


而且,HTH 可不是现在才开始做,人家已经这么做了 17 年了,开了从小学到高中13 家分校,甚至还成立了自己的 “师范学院” (教师培养中心)。在对谈中,薛野兄重点强调了 “特许学校” 这类的美国教育体制安排对教育创新的意义,正是这样的制度安排为 HTH 们的创新实践留出了空间和资源。除此之外,我们还谈到了家庭教育的意义、教育自救的实践、中美教育现状对比等广泛的话题。我们谈得痛快,观众们也听得挺过瘾。这一场给整个 “群岛社会化学习城市论坛” 开了一个好头。


( 注:电影因版权许可不能重播,但是我们的对谈全程直播并可以回放。对谈内容非常精彩,值得一看。回放地址:)


第二场是在北京,和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别告诉我你不知道,这是中国第一的民间教育智库)合作举办,地点是在北大附中。因为紧邻着第二届 “LIFE教育创新峰会” ,所以也是为 LIFE 大会做的一场预热活动。



我作为合作方与分享嘉宾参加了这一场,所以又看了一遍这部影片。这一次我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影片中不同的人物对待教育变革的态度上。在观影结束后的分享中,我提出了一个 “教育变革光谱” 说:


人们对待教育变革的态度并非只有赞成和反对两种,而是分布在一个光谱上。在这条光谱的最左端有一些人,他们完全不认为现在的教育需要变革,如果教育有什么问题,那只是因为还没有把现有教育体制做到极致。这种态度的典型代表是衡水中学们。


光谱往右一点是另一些人,他们承认现在的教育体制在某些局部确实存在一些弊病,但是在整体上是合理的。比如影片开头那位循循善诱的老师。


光谱再往右一点是另一些人。他们很清楚地知道现在的教育体制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但是他们要么苦于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要么担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做不了什么,要么就是担心如果自己真的去做了,搞不好就会从 “先驱” 变成 “先烈” 。影片中我们会看到 HTH 的模式并非适合每一个学生和家长;而即便参与其中,不少家长直到最终看到孩子的变化前,也一直是心存很大疑虑的,影片对此毫不回避。


在光谱的最右端,是那些最勇敢的人们。他们远不止于谈论教育变革,他们已经在实践他们认为对的教育,他们是思考着的行动者。HTH 显然是这一端的典型。


分享完这个多少有些即兴的观点之后,我意识这个 “光谱” 可以很好地用来呈现 Aha今年的工作重点:


“ 通过实践和理论前沿的探索,在光谱的最右端做出示范,并吸引更多光谱左端的人向右端移动”


嗯,这第三遍没白看!


上周末,在南京和成都又分别举办了一场群岛论坛 & 观影会。我们当初在设计群岛论坛的四次活动时就意图让每一场都各有特色。


第一场的特色是大规模的线上直播,“千人同时看电影” ;还有观众自行组织了线下的观影会,同步转播;


第二场的特色是二百位观众中有差不多一半是体制内的教师,我们很想了解他们会如何看待正在发生的教育变革。


第三个南京场,观众主要是家长。我们的合作伙伴(也是去年群岛教育加速器中的一个创业小岛)“萌克教育” 精心设计了系列的主题活动,希望组织家长们在观看了影片之后可以一同探讨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实施 PBL ,让家长更多地融入孩子的教育中。我没有参加这一场,Aha的同事和我们的合作伙伴澳门同济慈善会的同事去参加了分享。据他们反映,现场的效果很好,整场活动长达四个小时,严重超时,因为观众讨论热烈,迟迟不愿离去。



我参加的是第四个成都场,所以又把这部纪录片看了第四遍。成都场的合作伙伴是 “好奇学校” —— 一所另类的小微学校。这场活动的规模并不大,但它的特色在于,从设计流程、邀请嘉宾、观众维护、到现场主持 ...... 整个过程完全由好奇学校的学生操办,这本身就是一次 PBL 的过程。



活动开始前,孩子们认真准备,仍不免会很紧张;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无比兴奋。一个孩子在微信里这样写道:“观影会结束啦铛铛铛铛铛!!!现在感觉自己成就感爆棚哈哈哈哈哈!!!” 瞧,PBL 不仅会帮助影片里的学生们获得成长和成就,现实里的学生们也是。


在这场观影前,我在想,这都第四遍了,还能看出什么名堂啊,待会分享啥呢?结果,观影时我又发现有一个新的视角很值得深究,这也是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创新的教育,如何评估其成果


传统教育为人诟病的一点就在于它采用标准化的考试一刀切地去衡量所有学生,并且唯分数论。许多创新的教育在摒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端的同时,如何证明自己的效果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困扰了许多的教育创新者、创业者。


在观影后的分享中,我提到了影片中所展现的 HTH 采用的不同的评价方式,包括:


-  项目成果的展示日:学生的父母以及亲朋作为观众来观看各个项目最终的成果;


-  过程的记录:影片中多次展现了老师在观察和记录学生们的表现;(我很好奇,他们观察和记录的是那些点,以及如何分析并应用这些信息?)


-  学生的自我评价:项目结束后,老师们会逐一询问学生他们在PBL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好奇的是,这些变化——比如一个女生说原来以为自己只是一个追随者,现在意识到原来自己也可以是一个领导者,如何通过分数之外的方式让教育的 “出口” ——高一级的学校或雇主感知到?)


-  参加标准化考试:也许这是最有说服力(但多少有些无奈)的一种方式,采用了新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影响学生传统考试的成绩。事实上,HTH 的学生平均成绩高出加州平均成绩 10%,大学录取率高达 98%!


HTH 办学至今已有17年之久,早年的学生如今已是中年人了。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后来成为了怎样的人,这些或许是更有说服力的内容,不知何故,影片中并没有呈现,这多少留下了一些遗憾。


另外,我也很希望深入了解 HTH 是如何将政府规定的教学内容整合进一个个的项目中让学生学习的,以及在 PBL 的过程中,教师是如何有效地提供支持的。当然,我们不能指望一部影片中巨细无遗地展现一所学校及其教学方式的方方面面。展现已经发生的教育创新及其所能取得的成果,并激励观众探索更多的教育创新实践,一部影片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就这样,我把这部纪录片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看了四遍,居然每一遍对它的内容都能有不同的感受。影片之外,有一个感受却是每一次参加观影会都共同的。不论每一场观影会的特色是什么、规模是大是小,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焦虑感。来参加观影会的,不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很明显的有一种对教育的焦虑和对教育变革的渴望,他们在光谱的位置上是更偏右边的。焦虑的多了久了,有些人也许会变的抑郁,有些人却会转化为行动。我相信,通过这四次观影会,已经有更多关心教育的人凝聚在了一起,并将促发更多教育变革的行动。


四次观影会结束后,我唯一的遗憾是为什么当初只向制片方申请了四次播映权。事实上,在公布 “群岛社会化学习城市论坛” 消息的当天,我们就收到了来自十余个城市的 “抗议” ,抗议的内容都是同样的: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安排放映,这不科学!


有意在自己的城市举办公映的伙伴,可以联系制片方,网址是:

公映许可的申请表在这里:


制片方负责公映许可申请的联系人叫Eden Sapir,

邮箱地址:


单次公映的许可费是350美元,如申请多次公映,许可费有折扣(Eden会给你一个折扣码)


申请成功后对方会很快寄出影片的DVD(我们申请成功后一周就收到了),碟片自带中文字幕。

 

HTH 当然不是唯一一所正在进行教育变革实践的学校,PBL也不是唯一的创新的教学方式,但这部影片透过对一所学校、一种教学方式的生动展现,告诉我们教育变革无需等待超人,教育变革正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也将持续引进更多的好的教育电影,举办更多场次的群岛城市论坛,和大家一起思考和分享。


希望有更多人可以看到这部影片。Enjoy!




Aha,创新催生公民

我们的公号文章皆为原创,探讨 “社会创新、教育创业、社会投资” 等主题。我们希望透过这些文章,呈现Aha在这些领域内思想的深度、视野的广度,和对行业发展的前瞻。希望读者们可以从中获得实践上的启发,并享受阅读和分享时带来的快乐。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可以收到最新的文章啦。




帮助所有关注社会领域的个人和组织

提升“创意、创新和创业”的能力

 

微博:新浪@Aha社会创新学院

微信:AhaSchool

网站:www.ahaschool.cn

联系邮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